BetWay体育平台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学术研讨会
会议通知
全球变化已对包括社会经济在内的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对的重大科技问题。
BetWay体育平台生物学双一流学科建设,为该校全球变化生态学学科发展带来了机遇。为此,籍“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中国北方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碳氮耦合循环与碳汇效应研究”年度会议在BetWay体育平台举办的机会,特邀请国内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科学家莅临学校进行学术交流。欢迎校内外学者拨冗与会。
betway88西汉姆网页
河南省全球变化生态学国际联合实验室
2019年08月06日
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学术交流会议安排
时间 |
报告题目 |
|
主持人 |
报告地点 |
8月15日 |
8:30-9:10 |
中国农田土壤固碳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 |
黄耀研究员 |
韩士杰教授 |
生科 院B201 |
9:10-9:50 |
草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下一代全球变化的控制实验 |
贺金生教授 |
9:50-10:10 |
休息
|
10:10-10:50 |
生态气象-地球系统科学的新热点 |
周广胜研究员 |
10:50-11:30 |
干旱化及其影响 |
马柱国研究员 |
11:30-12:10 |
长期氮沉降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氮输出的影响 |
张军辉研究员 |
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学术交流会专家信息
1. 黄耀研究员
报告题目:中国农田土壤固碳对温室气体减排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分别于1982年和1986年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7年获美国莱斯大学(Rice University)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植物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陆地生态过程模拟、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等研究;兼任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和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编委。自主开发了稻田甲烷排放模型(CH4MOD)和农田碳收支模型(Agro-C),并用于编制我国政府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的国家稻田甲烷排放清单和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清单。CH4MOD亦是《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Tier 3引用推荐的两个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模型之一。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20篇,被SCI期刊引用6300余次。曾任美国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客座教授,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指导的研究生中,1人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并获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 贺金生教授
报告题目:草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下一代全球变化的控制实验
兰州大学/北京大学教授,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88年获兰州大学植物学学士学位,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生态学博士学位,1998-2002年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先后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大学工作,。主要从事草地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化学计量生态学、宏观生态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他是科技部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土壤系统碳动态、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2014-2018)首席科学家。主持及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子课题等20余项。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Ecology、Global Change Biology等重要国际刊物上发表SCI 论文120余篇,SCI引用6000余次。曾任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等国际期刊编委,现任Journal of Plant Ecology、《植物生态学报》等期刊编委。目前是北京生态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3. 周广胜研究员
报告题目:生态气象—地球系统科学的新热点
博士,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气象局《应用气象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和全国生态气象专家组组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科学院入选者和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以及世界气象组织(WMO)农业气象学委员会(CAgM)管理组成员和农业气象风险管理组联合主席、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
长期从事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研究。他将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相结合,建立了全球变化中国东北样带综合观测研究技术体系、植被生态气象保障服务工程技术体系和农田防护林气象应用工程技术体系,在大气-植被多尺度观测、机制和评价理论与技术方面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在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及气象服务能力提升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取得显著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促进了国际、国家和气象行业相关政策和规划的制定,明显推进了全球变化和农田防护林的国际发展趋势。获第三世界科学组织网络和第三世界科学院农业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成果一等奖和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发表论文500余篇,被SCI收录170余篇,主编专/编著14部。培养硕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70余名。
4. 马柱国研究员
报告题目:干旱化及其影响
研究员,博导,中科院特聘研究员,中科院大学岗位教授。现担任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全球变化国家重大研究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12-201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项目首席科学家(2016-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基金负责人(2016-2020)。
研究兴趣集中在区域气候的分析及模拟、区域模式的发展和应用、地表水分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及区域干旱化的检测和形成机理、城市化对气候变化影响等方面。兼任科学院和教育部多个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是《大气科学》等多个期刊的编委。正在主持的项目有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项目1项、科技部行业(气象)专项1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完成和发表论文共计120余篇,参与和与他人合作著作三部。2004年获得科学技术部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先进个人,获得省部级奖3次。
5. 张军辉研究员
报告题目:长期氮沉降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氮输出的影响
博士,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态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森林界面生态过程、气候变化与森林碳氮循环、边界层气象学、生境资源等。美国威斯康新大学麦迪逊分校、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耶鲁大学和CSIRO海洋与大气研究所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项目课题、973计划(子课题)等各类课题二十余项。围绕森林碳循环研究发表论(著)文100余篇,参编中英文专著3 部。